峥嵘岁月不改初心 锦绣山河孕育传奇
——访桂林阳朔红色黄家示范村孕育红色旅游生态链策划人之一黄荣鼎
一个村庄的红色记忆,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一个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黄家村的美丽在于山川湖泊的鬼斧神工,也在于它的红色传承。黄家村凭借自然风光和红色故事孕育了一大批实业家,助力中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腾飞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下,以黄荣鼎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加入到时代的洪荒中,历尽千帆而不改初心,坚持用农业反哺农民,用红色旅游盘活乡村。黄家村人的拼搏奋斗是时代的缩影,正是由于有他们这样的人,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才能走得又稳又好。
山光水色,钟灵毓秀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黄家村位于山水环绕中,一边是水光潋滟,一边是山色空蒙,山水的清丽,让整个村落充满了灵气。这灵气是自然的恩赐,也是神灵的馈赠,置身其中,每个行人仿佛都成为了“谪仙人”。
来到黄家村,一座高架桥连接着入口,走过高架桥,穿过密林,黄家村便在曲径通幽处。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松树成林,果木繁茂,行走中看到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小洋楼和砖木结构的老房子,交相呼应,散发着安静古老的气息,沉淀着百年岁月的光华,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房屋前后的山坡上,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一些熟透的柿子红得透明,圆嘟嘟的柿身上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自然成熟特有的白灰,像小灯笼一样随风晃动。
黄家村前有一个蓝色的水库,名叫顺梅水库,犹如一块巨大而鲜亮的蓝色绸缎铺在地上,又像一块特大的心形的蓝宝石,镶嵌在黄家村的周围。微风吹拂,湖面上水光粼粼,仿佛灿烂的银河,让人沉溺其中。不远处,还有三两竹筏,停靠在岸边,等待着游人的宠幸。蓝天、白云、竹筏、蓝色水库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仿佛是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正值好时节,约上三两好友,共赏山水村落,徜徉在这静谧时光中,才没有辜负这好风景。
山水二字,山不离水,水不离山。水库旁边有一座树木葱茏的土岭,当地村民称作猫仔岭,远远望过去,像极了一只小猫趴在水库边上。猫仔岭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赋予了人们无穷的想象,也许猫仔岭真的沉睡着一只猫仙,下凡历劫守护着黄家村。望着猫仔岭发一会呆,再远望一下水库,在沉思中恍如隔世。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库中间的“一字台”像一张书桌,相传是神灵专门摆在这里,供黄家村人读书用的“书桌”。在这灵气汇聚的村落里,黄家村人以义为先,求学奋进,将个人力量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1957年,国家大兴水利设施,顺梅水库修建将会淹没黄家村,黄家村村民在家国两难抉择中,最终忍痛离开家园。
水库下的家乡是黄家村人童年的记忆,也是黄家村人的根。在水库平静安祥的水面下,数十年前曾经有风吹麦浪和袅袅炊烟,有孩童嬉戏和老人散步;甚至有隆隆的枪炮声和悲惨的哭泣声。透过水库澄澈的水,看到一些残存的砂石和土堆,不禁让人想起那难忘的流金岁月。
悲歌当泣,远望当归。水库建成后,原先的黄家村人又回到了家乡,居住在水库边守护着一方水土,也守护着他们世世代代的家园。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黄家村人世代的坚守,他们为了守护水库的水质,自掏腰包承包鱼塘,不向水中投放饲料和化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他们因地制宜,种植板粟、柿子、油茶和柑桔等土特产,摆脱了贫困,形成了生态农业种植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家村的山水风光和生态农业为其带去了致富路。黄家村的绿水青山是他们的“聚宝盆”,而开启聚宝盆的神秘密码则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爱护。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初心不改,行稳致远。前行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成功就像游戏通关打怪兽一样,一关更比一关难,有的人面临困难轻言放弃,有的人关关难过关关过。只有将初心刻在心头,融入骨血,才能在生活的磨炼下,愈发强大,行者无疆。
70年的奋斗历程,70年的乡村蝶变,黄家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乡村发展为红色生态旅游区。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黄家村人的初心不曾动摇,红色精神也愈发鲜明。黄家村人一直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领导下,为幸福生活而砥砺前行。
黄家村是一个世外桃源,还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根据地,早在阳朔解放前夕,黄家就拥有了一段光辉的革命历史。一是在黄家诞生了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根据地——桂东人民解放总队第三大队;二是解放前在黄家驻扎有一支最为活跃的革命武装——黄家武工队,队长正是黄家村人的好儿子黄建郎烈士,三是黄家村曾经先后三次遭到国民党政府的三次围剿;四是在阳朔刚解放时候,黄家村周边的村庄在国民党反对派的煽动下,许多人参匪和通匪,而黄家村全村人却没有一个人参与土匪的活动。五是阳朔解放初期在黄家村爆发了全县最大的一场制匪战争——“黄家保卫战”,黄家村黄建郎烈士在被土匪杀害而英勇献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家村那场惊心动魄的“黄家保卫战”。1950年7月26日,当时在黄家村驻扎有一个排的解放军,土匪头子李瑞雄(国民党少校副司令)纠集平乐、恭城、阳朔三县的土匪1000多人意欲消灭解放军,血洗黄家村,叫嚣“打进黄家村,活捉解放军,铲平黄家村,人畜要杀绝”。土匪从早上5点钟将黄家村包围,战斗打响后解放军的一个排与黄家武工队奋起抵抗,先后打退了土匪9次进攻,始终不让土匪进得村庄里面,双方相持不下之时多亏了周边罐口厄的解放军听到枪声赶过来支援,还有驻兴坪解放军的一个排和福利青鸟村的解放军跑步过来增援才打退围攻的土匪。这场黄家保卫战从早上5点打到上午10点。共击毙土匪64人,俘虏40余人,缴获各种长短枪和鸟枪60多支。
此次战役只有一名解放军被打伤,而黄家村有5人被土匪杀害。打退土匪后,解放军割下2个土匪头目的人头,在兴坪召开公审大会,彻底打击了阳朔境内土匪的嚣张气焰。第二天,驻守黄家村的解放军奉命撤离了黄家村,而黄家村的村民从此过上流离失所的艰苦生活。
因为害怕土匪打击报复,解放军在撤离之前曾告诫大家,最好全体村民离开故土到外地躲避一段时间。于是,村民们被迫隐姓埋名各奔东西,或靠亲友或租房帮别人打工。一些流落到兴坪居住的村民甚至还遭到土匪的恐吓,村民们为保命只好迁徙到更远的地方去谋生。
乡亲们离开故土一年多以后,阳朔的治安状况稍有好转,土匪暴乱被完全平息,村民们才陆陆续续地重新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回到了家乡。一进村,村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原来好端端的上百间房屋被土匪烧毁了80%,各种耕作农具大部分被毁坏。先辈们就是在这种废墟上大家同心同德,尽心尽力,黄家村全体村民更加坚定和永远跟着共产党的决心和信心,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建立起了新的家园。
这段红色记忆一直口口相传,成为激励黄家村人的精神财富。桂林返乡足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荣鼎出生在黄家村,从小在村里经常一群小孩听长辈们讲黄家村的历史传奇故事,记忆最深的是解放初期,黄家村的人口已发展到近200人,家乡盛产油茶,油桐,板栗,兰靛,有耕地近100亩,水田200多亩,房屋110多间。村里建有一座油榨坊,四层高的炮楼一座,整个村庄各巷相通建有古楼门。这些封闭式的整体建筑,颇为壮观,村民们在茶余饭后流连往返,精神面貌舒畅,其乐融融。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共同劳动,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在当时十里八乡堪称上乘。
黄荣鼎从小跟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长大从事农业生产之后,黄荣鼎深感农民的不易,农民辛苦种出好的农产品销售出去的价格浮动像“过山车”,有时还会遇上农产品严重滞销,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很多年轻人放弃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成为了他们谋生的最佳选择。务农的主力军走了,只留下幼儿和老人,农业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
因为懂得,所以坚守,面对“空心村”的现状,黄荣鼎便立志于帮助农民,匠心打造“返乡足迹”品牌生态链,在建成红色示范村后让当地农民共享收益,积累力量回报社会,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为诚信农民的优质农产品建立一条“一路绿灯通行”销售道路。在外出打工后,黄荣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开始成立公司,向行业标杆持续学习,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黄荣鼎面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以不服输的勇气和专注的匠心迎难而上。
农业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黄家村人在绿水青山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力汉,也不再是背井离乡的打工人,他们在山水之间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颗苗,让每一位黄家村人都能在家乡为美好生活的梦想而奋斗。袁隆平院士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句珍贵的话“要为理想而奋斗,而不是为了钱!”不要为了钱而偏离初衷也是黄荣鼎的人生格言。
红黄绿信号灯的控制,可以让车辆行驶有序安全,这些交通规则启发了黄荣鼎,在诚信农民的“返乡足迹”品牌发展上也可以设立三级分类管理:质量合格的高品质产品一路绿灯,无阻对接消费者;质量合格品质一般的产品一路黄灯,慢行对接消费者;质量不合格一路红灯停止对接消费者。
黄家示范村孕育红色旅游生态链融合规划是家族开会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出的乡村振兴之路,也请了风水界高人对黄家村做了发达风水布局。黄家村按照风水师的布局,在村东方架座桥跟龙尾路连通。目前,黄家村已经向镇府部门提交了修路修桥报告,黄家村的未来发展就像朝阳一般蒸蒸日上。
过去黄家山环水绕,现在黄家水绕山环。水绕黄家风景优美,山环黄家居住最佳。风水宝地旅游胜地,牧童归君乐不思蜀。
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之光增辉日月。旅游业正蓬勃发展,黄家村人团结在政府的领导下,利用本地优势资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路,为中国梦添加了生动的注脚。